91丨亚洲丨精品丨入口视频播放_禁止18勿近1000部芒果免费_永久伊甸院福利院2023跳转

联系我们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资讯 > 财会资讯

雅百特财务造假细节大揭秘

人气: 作者: 任冬雪 时间:2017-11-06
导读: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证监会查处了一起上市公司跨境财务造假案。这家公司不仅将建材自买自卖,假冒跨国生意,而且还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假生意做到巴基斯坦;在2015年的年报中利润注水更是达七成。这家公司就是江苏雅百特股份有限公司。本期《财会信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证监会查处了一起上市公司跨境财务造假案。这家公司不仅将建材自买自卖,假冒跨国生意,而且还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假生意做到巴基斯坦;在2015年的年报中利润“注水”更是达七成。这家公司就是江苏雅百特股份有限公司。本期《财会信报》记者将为读者揭秘雅百特财务造假案的细节。
 
        巨额国外大单纯属虚构
 
        2015年8月,雅百特成功借壳上市,当年年报中有份业绩尤为亮眼———雅百特承接了巴基斯坦国木尔坦城市快速公交专线项目,合同金额为3 250万美元(约合2.244亿元人民币),实现当期收入2.01亿元,毛利率高达74.16%,占年度销售总额21.8%。
 
        不过,证监会调查人员发现,雅百特公司的回款主要来源于雅百特本身控制的公司,还有其他一些中国境内的公司,根本不存在巴基斯坦项目的回款。
木尔坦快速公交项目的业主方———木尔坦发展署表示并未与雅百特合作。在随后中的调查发现,雅百特确实未参与木尔坦项目,它只是找了海外的一个公司伪造了一份虚假的工程建设合同,当然这份合同也没有履行。
 
        为了圆谎,雅百特还自导自演了一场将建材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好戏”。雅百特在建造工程的过程中,向海外出口了一批建筑材料,公司声称这批建筑材料就是用于这个巴基斯坦木尔坦公交车站建设的。但这些建筑材料实际上并没有运送到巴基斯坦,而是又通过第三方的公司把这些材料进口回来,以这种方式达到了一种虚构海外工程在施工的假象。
 
        证监会曾经要求雅百特及相关中介机构前往木尔坦核实该项目,但雅百特相关人员根本没去过木尔坦市,提供的施工现场的照片都是假的。
 
        除了虚构这笔跨国大单,雅百特还有更加离奇的谎言。
 
        2015年,雅百特以虚假采购方式将资金转入其控制的上海远盼、上海煊益等关联公司,再通过上海桂良、上海久仁等客户将资金以销售款名义转回,构建资金循环,伪造“真实”的资金流。雅百特还与境外公司伪造虚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将报关出口至安哥拉的货物运送至香港,然后再由其控制的关联公司将货物进口回中国。
 
        经确认,雅百特于2015年至2016年9月通过虚构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5.8亿元,虚增利润近2.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约73%。
 
        20平米店铺造10亿假账 嫌疑人演技精湛
 
        雅百特财务造假涉及金额之大、虚构利润之多实为罕见,但更离奇的是证监会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假账出自一间仅20平米的小屋。
 
        调查人员发现,雅百特造假成本极低,动辄数亿元的走账,竟然都是在上海一间20平米的店铺内完成。稽查人员调查时看到,这间店铺里只有一位会计和一位不懂会计的助理,却操办着雅百特6家主要供应商和4家走账公司的资金流转。
 
        雅百特为了造假,动用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公司走账,超过了100多个银行帐户进行资金划转,而且经常通过银行票据和第三方支付划转,渠道十分复杂。2015年雅百特资金流量近10个亿,均是由那位会计及其助理“一手操办”。
 
        在调查中,证监会也受到了雅百特的重重阻挠,嫌疑人狂飙“演技”。
 
        随着案件一步步明晰,证监会调查人员发现,雅百特的很多走账公司和供应商都是空壳公司,所以调查人员要求雅百特提供供应商的联系方式,雅百特一直在推托。甚至还放出“烟雾弹”以忽悠调查人员,拖延时间。
 
        后来在调查取证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子,看到调查人员在电脑中调取文件,他立马就去把店铺的电闸给关了,他说,这是他的隐私,证监会无权调取。后来经过询问才发现,他是参与造假的核心人物李某。
 
        李某在雅百特内部通讯录上为雅百特副总裁、大客户事业部总裁,对外以雅百特员工身份开展业务,但与雅百特不具有正式劳动合同关系。同时,他还是上海煊益等7家雅百特供应商的控制人。透过李某对雅百特上下游公司的操控,调查人员发现,雅百特和这些公司虚构的各种贸易层层嵌套、极为复杂。
 
         雅百特公司董事长在被罚前三天前还曾公开“撒谎”。2017年4月7日雅百特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5月12日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而在5月9日,雅百特在网络平台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中,对于投资者关于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提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陆永还言之凿凿地声称,“公司巴基斯坦项目均经第三方机构进行查验并核实,不存在虚构的情况。”
 
        数百位投资者不满雅百特欲起诉
 
        由于雅百特利润“注水”, 证监会在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中,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开出了顶格处罚的罚单。其中,对雅百特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主要责任人陆永、顾彤莉、施妙芳、李马松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其中对陆永、李马松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顾彤莉、施妙芳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相比违法收益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区区罚金不足以有效惩戒,投资者依法索赔才是硬道理。根据《证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雅百特被处罚的3天,就有数十位股民准备向雅百特提起索赔。此次央视曝光雅百特造假细节后,投资者们对雅百特造假事件的关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介绍,“目前我们接到的投资者欲向雅百特索赔的案例中,已经有超过480名投资者提供了详细的材料,且这些人符合索赔条件,而且还有不少投资者在准备索赔的资料。”
 
        王智斌律师谈到,“此前公司收到的并非正式的处罚结果,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也有申辨的权利,投资者索赔需要等证监会的正式处罚结果下发之后,才可以进行。”
 
        雅百特公司称,针对上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决定进行申辩和听证,公司将根据该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外,雅百特在7月15日修正了上半年的业绩预报情况。在今年4月29日披露的《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15 182.53万元至18 885.58雅百特万元。此次公司将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修正为约1亿元至1.22亿元,和之前的预计相比,大幅调低了上半年的净利润预测金额。
 
        对于业绩预告修正的主要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总体业务拓展较好,但部分项目未按预期开标,部分在手订单未按预期开工、施工,且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资金需求量增大,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因此经营业绩未达到原预测范围。
 
        但股民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自7月15日以来,雅百特股价出现多次断崖式下跌,跌幅一度高达9%,虽很快有神秘力量大幅买入将股价托起,但这不难看出多数投资者对雅百特的失望。
 
        拷问业绩承诺制和事务所监管力度
 
        此次雅百特财务造假案是证监会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的第一批案件,剑指市场深恶痛绝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强烈谴责上市公司的同时,还有此次案件涉及的业绩承诺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问题也值得深刻反思。
 
        据了解,雅百特肆意造假,和业绩对赌有关。证监会调查发现,雅百特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完成业绩承诺,虚增收入。在借壳上市时,雅百特对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业绩做了承诺,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要用股份进行赔偿。而为了躲避赔偿,雅百特使用了财务造假的手段。
 
        过去几年,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外延式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而被并购方不少也对未来3-5年的业绩做出承诺。如今,这些当年的承诺陆续进入兑现阶段。其中,既有像雅百特这样为了业绩承诺造假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在业绩承诺不兑现后,并没有给出之前答应的赔偿,问题正在逐渐爆发。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5年与2016年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中,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分别有45项、60项和135项。目前,业绩承诺不达标的已经占了四分之一的数量。
 
        此外,雅百特财务造假案中也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身影。
 
        据了解,2014年雅百特应收账款为0.38亿元;2015年应收账款就暴增3.78倍,达到了1.82亿元;2016年更是达到了7.04亿元!同时,应收账款的资产占比更是从2015年的19%升至33%。这也就是说,公司每100块钱的资产里,就有33块钱是白条!
 
        研究其现金流量表发现,自2015年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几乎一路负数,仅2015年9月和2015年12月有两次正向现金流量。
 
        但雅百特聘请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15年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2016年出具了“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在央视披露财务造假事件前,多家券商和机构给予了雅百特“盈利能力环比改善,高增长有望持续”的评价,最终判断“买入”和“增持”的评级。
 
        这样的雅百特,居然还得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机构的双双认可!值得我们再次深刻反思在财务造假案中会计师事务所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事务所的监管力度是不是足够?
责任编辑:小编

点击关注我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关注深圳会计网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关注深圳会计网哦